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弃技术移民,从英国到广东乡村当志愿者,这件事让他直呼“上瘾”!

南方工报 广东省总工会 2021-05-31


戳视频,了解南粤工匠田中


“获评南粤工匠,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分院院长田中说。


田中曾在英国著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任职,参加过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新加坡丽敦豪邸等多个项目设计工作。2010年,他放弃高技术移民的机会,从英国回到祖国。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南粤大地上掀起了发现、调查、研究、保护、利用和宣传南粤古驿道及其沿线相关文化遗产的工作。同时启动“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以下简称“三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田中作为第一批“三师”志愿者加入了贫困乡村结对帮扶的志愿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我的技术知识,让祖国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他说。




让更多的人认识被掩埋的历史



如何让被遗忘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重新焕发光彩,让更多的人认识被掩埋的历史遗存?作为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田中积极参与省和各地市的古驿道工作,主要负责或参与南粤古驿道技术指导组、保护与修复指引、保护与修复费用计价等工作;以及中山、江门、湛江、茂名、云浮、肇庆、清远、韶关、河源古驿道路线规划、历史文化挖掘、活化利用和施工设计等相关工作。


深耕数载,积微成著。时至今日,在众多志愿者努力下,广东已稳步推进南粤古驿道1200余公里重点线路的保护,打造500多个重要节点,形成覆盖18市、31县,总计18条28段重点线路、4大古港、5大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等格局。



用工匠精神为后人诠释爱国情怀



城市到乡村,从世界前沿建筑的设计到贫困古村落的规划修复,5年多来,田中以“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累计参与完成了11条、全长达780多公里的重点线路的保护规划、遗存修复及设施配套、教育宣传等工作。


2019年,在对韶关西京古道的历史文化挖掘过程中,田中与其他“三师”志愿者共同发现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华南教育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并挖掘出一段鲜为人知的遗址,它记录了国立中山大学等高校抗战时期在韶关办学的历史。目前,该基地已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范例。“随着华南教育历史工作的深入挖掘,历史脉络的逐渐清晰,使我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要用工匠精神将这段爱国历史传承下去。”


田中在参与修复当时在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任教教授王亚南的故居——“野马轩”(注:王亚南是《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首译者之一)时,持续往返广州与韶关多次,单程4个小时。后来为了工作方便,他索性扎根在韶关。常年奔波与日晒,他的双臂被严重晒伤,还患上肠胃病。在做志愿者工作时,田中还常常关爱当地留守儿童,“给他们内心注入温暖,等他们长大后,带着这样的温暖走入社会,也能成为温暖他人的种子。”


 2020年“南粤工匠”发布仪式上,田中参与演讲剧《三师驿道》  受访者供图


5年来,田中参与的多个项目获省优奖,同时得到村民、地方政府和省领导的赞扬。期间,他参与编制、编写了《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规划建设技术规范》《南粤古驿道维护管养指引手册》等,还多次受省住建厅、自然资源厅、省体育局邀请讲解古驿道建设以及活化利用。因志愿者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受聘为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专家。田中说,“我觉得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非常有意义,做着特别让人上瘾。目前,保护利用南粤古驿道的工作还在继续,我将沿着这条‘最美的路’,走出‘中国新农村’的时代风采。


来源:南方工报记者:段松连通讯员:史红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推荐阅读






广东工会“一键互助”小程序上线,困难职工自动参保一键理赔,最高可获21万元专属保障


他的微信名字叫“老黄牛”,一头教授级的牛!


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奕司
校对:白灵
审核:张任青子
审发:苏晨

觉得有用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